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王扶贫”的三十载扶贫路

    信息发布者:邢秀华
    2017-04-05 03:19:25   转载

    王向红(左)走访贫困户 

             王向红从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杭后扶贫办工作,是我市为数不多的“老扶贫”中的一员。30年来,他走遍了杭后所有的贫困村组,到过80%的贫困户家中,对每户贫困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大家赞誉他为“扶贫通”,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则亲切地称他为“王扶贫”。他把自己的青春和年华奉献给了扶贫事业,也用辛勤的汗水帮助了更多的人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干工作就要当排头兵 

            王向红参加工作时,杭后扶贫办才刚成立不久,全旗的贫困状况不明,有关资料更是一无所有。“那会儿可以说完全是个空白,但我们真的干劲儿十足,想着赶紧把底数摸清,把资料整起来,这样才能为扶贫项目和投资提供准确依据。”王向红说。 下定这样的决心,王向红常常在贫困村一住就是一个星期,当时孩子小,爱人工作又忙,他只能把孩子托付给母亲照看。 摸清了贫困户的情况,就要积极帮着他们找到脱贫的门道。他首先想到的是从最基础的生产、生活入手。

            上世纪90年代初,总排干沿线贫困地区用电难题急需解决,王向红先后13次找农电局领导协商,争取到电力扶贫项目,解决了该地区多年的用电难题。沙海镇土壤盐碱化严重,却适合种植枸杞,王向红和同事们调研之后,极力建议实施“万亩枸杞扶贫工程”。在扶贫项目建设期间,他吃住在贫困村组,指导项目建设,协调和帮助解决项目资金, 使一些特困组实现了脱贫致富。“他干事韧劲特别大,认准的事情,就要把它做得像个样子。”与王向红同事多年的刘刚说起他满是佩服。 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2005年,因工作出色,王向红被调到社扶股担任股长。社会扶贫工作难度大,既要做好帮扶部门和所帮扶贫困村的对接协调工作,还要努力将帮扶部门的帮扶计划、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落到实处。为了把工作做好,王向红牺牲休息时间,反复多次到帮扶部门做工作,帮助解决问题。在王向红的努力和旗扶贫办的支持及各级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全旗的社会扶贫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全旗社会帮扶资金每年都达到3000多万元以上,每年实施各类帮扶项目500多项,很多贫困村组通过社会扶贫项目的实施,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2014年,“三到村三到户”扶贫项目开始实施,更加艰巨的扶贫任务摆在眼前,王向红没有摆老资格,主动请缨到蛮会镇华西村担任扶贫驻村干部。在多次走访调研中,王向红与村里的李来福老人结下了深厚感情。李来福是华西村28户贫困户之一,老两口身体不好,儿女生活也不行,尤其是他们居住的土房,早已破烂不堪了。“向红和村干部们经常来我们家,和我们唠家常,帮我们建新房,发放扶贫羊,还为我们申请了低保,让我和老伴儿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感谢咱们共产党的好干部。” 李来福激动地说。 两年多来,能让像李来福一样的贫困户住新房、有产业、有收入,王向红和华西村“两委”访疾苦、跑部门、谈项目,下了不少功夫,先后争取多项资金,帮助24户贫困户住进了新房,帮助25户贫困户建好了标准化圈舍,帮扶28户贫困户购买了基础母羊;帮助华西村争取到1.5万亩土地整理建设项目;争取到金融扶贫贷款172万元,解决了62户贫困户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30年来,王向红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并于2006年荣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在扶贫战线工作满20年荣誉证”。“能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我倍感幸福。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走上富裕路。”王向红在扶贫路上信心十足。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