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好看风景 > 正文
    购物车
    0

    乌拉特中旗发展壮大旅游文化产业纪实

    信息发布者:邢秀华
    2017-04-04 20:35:58   转载

            近年来,中旗充分挖掘整合文化、生态、民俗等资源优势,积极实施“一旗一品”文化品牌战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传承,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乌拉特草原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的融合发展,释放草原边贸城镇新活力。 “文旅联姻”带来美好前景 中旗地处中蒙边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多元旅游资源与多元文化资源交织叠加的鲜明特点。这里有阴山岩刻、秦汉长城、新忽热古城等历史遗迹;有草 、湖泊、戈壁、石林等自然美景;在这里可以住蒙古包、吃手把肉、体验马背上民族豪迈的生活;还可以参加那达慕、敖包祭祀等传统民俗活动,感受草原文化魅力……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提升,增强两大产业优势互补,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旗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全旗经济发展规划和旅游开发现状,对境内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定位,编制了《乌拉特中旗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了对草原、口岸、地质奇观等重点旅游景区的保护开发,挖掘草原文化、鸿雁文化和原生态特色,科学规划出以海流图镇为中心向周边延伸的4条精品大众旅游线路,并协调各方开通了中蒙跨境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效益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发展格局。 2016年,中旗成功举办了为期60天的“中国·内蒙古·乌拉特草原生态旅游节暨第五届‘鸿雁’文化艺术节”,社会各界近3万人观看了开幕式,期间在不同地点安排开展摄影书法、敖包祭祀、那达慕、文艺展演等70多场次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鸿雁”文化艺术节的开展,推动了地方“一镇一品”、“一苏木一特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牌活动的建设,不仅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也有力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5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3亿元。 今年1月份,中旗成功举办了甘其毛都镇第四届“冰雪杭盖”——驼文化冬季那达慕、“雪韵古城”——新忽热古城冬季那达慕、德岭山水库冬季捕鱼争霸赛、腊月二十三“祭灶”等一系列民族风俗的节日庆典和文化活动,累计实现旅游人数1.77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完成1504万元。 巧打文化牌  提升旅游形象 中旗各族群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既有以物质形态为主的“有形”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是中旗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发展和传承下来的文化精粹,凝聚着人民的智慧与文明成果,是中旗文化发展的生动见证…… 乌拉特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曲《鸿雁》让乌拉特民歌为世人所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乌拉特民歌完整地保留着古老乌拉特原生态风韵。为促进乌拉特民歌的大众化和社会化,使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乌拉特中旗精选50 首民歌在中小学传唱,精选 30首在机关社区传唱,并从 1999 年开始,连续15 年举办了原生态民歌大赛。积极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发挥专家学者、名人的作用和效应,合力打造“民歌”文化品牌及“民歌文化”附属的品牌旅游业。投资 580 万元以乌拉特民歌《鸿雁》为元素编排了大型舞台剧《鸿雁的故乡》,累计演出56场次,受到极高评价。 从1998年开始,中旗主动依托对外交流的甘其毛都口岸, 组织文化专业团队——乌兰牧骑每年到蒙古国开展交流演出两次。同时,乌兰牧骑深入西安、甘肃、河南等地,进行有偿演出,扩大了乌拉特民歌的对外影响。此外,中旗积极组织本地歌手参与全国、全区、全市的原生态民歌大赛,扶持专业团队乌兰牧骑和民间演出团队,组建“鸿雁艺术团”“哈萨尔演出团”“坐唱队”等民间团队,培养和壮大文化传承人才。如今,乌拉特民歌已经成为了展示乌拉特中旗独特的地域文化中一张不可或缺的名片。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